那天下午,出发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罗汉寺,更别提它是坐落在何方了。
我是心心念念要去拍蓝天下金灿灿的银杏叶,最好还有古老的村落,风吹过,地上飘满了扇形的枯黄的叶子---
在吴中的村村落落转来转去,没有想象中的景色,天一直不冷,银杏叶一直绿绿的。忽然,眼前闪过一树金黄,急急地喊停,车子已驶过一段路。
往回奔,在人家屋旁的坡上,围着明黄的扇形叶煞有介事地拍来拍去,没有什么感觉。
漫山遍野的洞庭桔红了。只是果农懒得采,路人懒得偷,任其自生自灭了---
觉得,物质很容易得到满足。
秋天的温暖的画面。也许是心情平和了,总感受不到萧瑟和伤感。
有人嗤之以鼻:一个没心没肺的人!
才不管呢!每个人,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---
去往石公山的大路,这两年来来回回了无数趟。
只有这一次,注意到了路边大大的指示牌:罗汉寺。当时,正好没有方向,就顺势拐了进去。
车子开了几分钟,前面没路了。村民手一指:在山上---10元门票。
无人的小径,四周密林重重。
小小的罗汉寺,始建于五代天福二年(公园937)。那个不起眼的石头山门还是明代建筑;大殿建于清代,两侧供奉的石雕罗汉,造型古朴,线条粗犷。文革破四旧的时候,估计红卫兵闯将忙着去热闹的地方了,小庙得以幸存。
寺庙里就两个女人,冷眼看看我们,一声不吭低头继续收拾东西,好象要下班回家似的。
我不是一个虔诚的香客,草草巡视后就转到后山去了。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---想起了李叔同,盛名之后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,潜心修行。
后来的弘一法师开始说佛,这本书由丰子恺插图。梁实秋林语堂说:“一字千金,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、慢慢体会,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。”
后山有个老农在干活,经他同意,采了几个桔子边吃边聊。
我喜欢的西山青种枇杷树正热烈地开着花,凑上前能闻到淡淡的香味。第一次知道,它的花期是在秋天。
妞妞看照片时说:什么花呀?这么难看!其实青种枇杷也很难看,小小的丑丑的却很好吃。
友还要在山坳里逛逛,我惦记着夕阳下的风景,不管不顾地撤退。
过西山大桥,蓦然转头,看到了这一幕。也就几分钟光景,太阳沉入湖底。
美景,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
芦花渐渐地开了。
很多年前,大一。和池两个人,从南京汉中门步行了很长时间,一路聊到江边,折了几根芦花,坐在江堤上,秋风冷飕飕吹过---
到如今,物是人非。
评论